驳新势力造车无用论:老思想当然看不懂新事物
行业 发布于:2018-05-09 13:59:08
这几天,青主一篇《李书福金玉良言相劝,可惜造车新势力们已经回不了头》刷爆了朋友圈。
事情的起因还是在于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在CCTV财经频道主办的论坛上,公开抨击“互联网造车新势力”——“用互联网、电动汽车到处忽悠,我觉得很危险,老百姓那点钱赚的不容易。”
青主作为车媒界大佬,一时间有感而发,侃侃而谈千余字,将新势力造车们的失败做了提前的盖棺定论。但朱师傅看完心绪不平,有话不吐不快。
青主通篇行文,有理有据,观点鲜明,看得大家拊掌叫好,纷纷转发。然而,文中的思维方式却是陈旧的,是工业时代对于产业的理解方式。新势力造车们的思维却是彻底的互联网时代玩法。
用老思想去套新事物,除了看不懂就是看不上。关于文中的几个观点,我们一一来聊。
开篇第一宗罪,给造车新势力扣了“没有真正的创新”。但是我想说的是,电动化就是它们最核心的创新。
传统燃油车,只有点火的那一刻车才算是活了,所有的系统、车内的电子元件、中控主机都有赖于发动机的运转。但当车电动化之后,它就能永远在线,摆脱了12V铅酸蓄电池的束缚,车变成了一个大手机、大平板,一个移动的电脑,由交通工具成为了智能终端。
而汽车只有电动化之后才能使得我们对于未来智能交通的构想得以实现。自动驾驶需要的是车与车之间能实现实时互联,相互之间通过网络通信感知对方位置,再辅以摄像头、传感器这样的硬件探测,实现软硬件双重确认极大提高自动驾驶安全性。
智能交通需要车辆之间有着大量的信息交换,互相间的车速状态、运行轨迹,并时刻计算自己以怎样的速度和轨迹行驶才能保证安全。这些都需要高速的网络和强大的算力提供支持;实现无人驾驶的车内,多媒体娱乐设施将是目前燃油车的好几倍,用电量也是如今汽油车的蓄电池所无法支持的。
只有纯电动化的汽车才能实现我们对于未来汽车的一切想象,这就是新势力品牌们核心的创新之处,虽然看起来稀疏平常,但这一切确是未来所有设想的原点。
可以说,电动化是内燃机时代和电气时代的割裂的标志。犹如从内燃机取代蒸汽机,内燃机的小型化和燃油便携的特性让小型交通工具成为了可能,实现了汽车普及,交通有了全新面貌。犹如手机取代了有线电话,摆脱了地理的束缚,随时随地实现沟通,
而电动机取代内燃机的进化,就犹如进入了手机互联时代,手机不再只是一个通话工具,而是整个互联网的一个入口,一个智能终端,关于未来车生活的一切构想都建立于这个基础之上。
如此大的变革,怎能称为“没有真正的创新”?
文中还对百度、腾讯、阿里巴巴投资新势力造车进行了揶揄,文中称“这不过是骗子在忽悠傻子的资本游戏”,其原因是汽车行业是个低利润行业,“丰田、大众、宝马,2017年营业利润率分别只有8%、6%和10%。”。
这样公开的财报,难道BAT的投资部门自己没有查过么?既然是如此显而易见的坑,为什么三大巨头还要拿着上百亿额资金往里扔呢?
因为生态才是互联网巨头布局的重点,硬件的利润从来不是他们所追求的。
按我们上文说的,当每台车是一个智能终端之后,随着自动驾驶的普及,人们在车内的时间就不再是只能盯着路面,而是可以看电影、购物、玩游戏等等,这时候车将是巨大的流量入口。哪一家互联网巨头会甘心将这样的入口让与他人?
而当无人驾驶普及之后,出行生态将会彻底改变。设想一个画面,未来出行,你只需打开滴滴,预约的无人驾驶汽车会准时在指定地点接上你并将你送往指定地点,车辆空闲时自动寻找最近的停车场通过无线充电为自己充电。
试想一下,当这样的出行方式成为主流,谁还愿意花大价钱去私人保有一辆车,就像在摩拜、OFO遍地的时代,除了热爱竞速自行车的发烧友,谁还会去自己买一台自行车放在家里呢?
阿里巴巴、腾讯系资本为了滴滴和快车的竞争投下了多少真金白银?培养了大家手机约车习惯,拥有了海量用户后,下一个亟待改造的自然是共享出行的上游——车企。
但传统车企岂是那么甘心被互联网企业牵制,沦为他们的代工厂呢?他们自己也看出了苗头,在自己一亩三分地上搞起了共享汽车品牌。大众汽车在英国成立了MOIA品牌,通用汽车注资Lyft并推出自己的共享租车品牌Maven,吉利自己也推出了“曹操专车”,这些动作都是不甘心自己未来只是成为共享出行上的一个供应商,而是试图掌握整个供应链。
传统车企这种自立门户自产自销的思维方式,使得互联网巨头们只得将目光投向没有包袱的造车新势力品牌。阿里巴巴投资了小鹏汽车,百度在威马和蔚来均有投资,腾讯更是两次领投了蔚来。
而百度更是提出了“阿波罗”计划,将向汽车行业及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伙伴提供一个开放、完整、安全的软件平台。未来的自动驾驶汽车或许和现在的安卓手机一样,不同的品牌厂商拼配置和硬件,软件层面大家都用统一的系统。这样无论是在大数据优化、应用开发上都将有更广阔的前景。
所以,文中提到:“翻来覆去地,无非就是智能、网联、电动、共享这些时髦的概念”,青主对它无置可否。
然而概念在实现之前总是被人轻看、笑话,一旦实现之后却又在惊呼变革来得如此汹涌。五年前聊手机支付、无现金社会觉得是一种多此一举的笑话,而今天的你已经多久没有用过现金支付了?
文中提到一句话“即便未来确实是电动车的天下,传统主机厂就造不了EV么?”,当然造得了,而且技术上的累积的确会比大部分新势力造车品牌深厚很多。但前提是他们得有壮士断腕的决心。
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传统车企在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三大件上的技术累积已经登峰造极,投入的成本也是惊人的。当市场上汽油车和电动车分庭抗礼的时候,他们是甘心自毁长城投入纯电动阵营还是会两边押宝试图起码维持住汽油车的半壁江山?
手机界已经有过了活生生的例子,面对大屏智能机崛起,诺基亚、黑莓一边在做着大屏的触屏机,一边又舍不得砍掉那些有着不菲收入的直板机或滑盖机,最后一心二用的结果就是被苹果、三星这样的企业彻底逼出历史舞台。
技术是传统车企的马奇诺防线,但当敌人绕过了防线重新开辟战场的时候,再固若金汤的防线也只能是历史了。
而电动车无疑就是未来的新战场。对个人来说电动车更舒适更省钱;对国家来说,电动车更环保,更节能,能减轻国家对于化石燃料的依赖。
目前需要做的只是对于基建的建设,一旦使用生态建立,电动车相比燃油车的优势就是惊人的。设想一下,未来新建小区地下车位充电桩将和水电光纤一样成为标配;无线充电普及后,所有停车场的车位都预埋了充电器,无线充电将像4G网络一样无处不在,到时候续航不再是大家讨论的焦点。而只要有国家力量的推动和扶持,基建完成只是时间问题。
文中还提到“为什么丰田没有大力发展纯电动”?
不同的国情决定了适宜的技术路线。日本人传统守旧,解决问题偏向于对现状做最小的改变,加氢的方式让用车方式和加油没有什么区别;此外车位紧张也导致他们无法安装足够的充电桩,难以形成一个无处不在的充电网络。
再者说,唯资历论的经验主义在一个新兴的战场上是要不得的。
如果每一个行业的新兴企业都以行业的龙头马首是瞻的话,哪会有互联网时代的群雄并起?
按这个思路,当年松下押宝等离子屏的时候国内电视机厂选择了液晶屏早该团灭了;当年苹果要是跟着微软做开放系统,跟着诺基亚做直板机,现在无非还是跟在垄断大佬后面的一个小弟。技术线路无所谓对错,成败也有时势和运气在里面,真理一定掌握在大企业手中,是一种工业时代的老思想,不适用信息时代的新变化了。
李书福当年说过“车无非是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后来深入了解后他认识到了自己观点的错误,而今天这句“互联网电动汽车就是忽悠”未来会不会再一次让他改口呢?
从小作坊到世界级巨头,吉利用了十几年,但在巨变的时代,谁都不敢说自己真正上岸。高高坐在台子上指点江山的人,往往在巨变来临之时也是受冲击最大的人。
古语云“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凡事切不可过早下定论。
(图/文:皆电 朱志延)
----------------------------------------------------------------------------------------------------------
想看更多点评?
扫描识别二维码,或微信搜索“皆电”公众号